艺术家的风骨

一直以来,总认为搞文艺创作的一定要有自己的风骨,随波逐流,趋炎附势之徒,又怎能出好作品呢?  不久前,中国作协作家出版社组织了国内100多位作家、艺术家重抄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,一人抄一段。  有被邀沾沾自喜的,有不明实情,过不了人情关的。 但有一位直言拒绝,干脆利落,她就是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,她说:“我从来也没有抄过东西,所以也不抄讲话” 。

拍当权者马屁的文人自古为人所不齿。  所谓清流,出污而不染,现在看来不染的没几个了。  上海淮海路弄堂长大的王安忆,还是有着上海人的傲气,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。  以前住上海亭子间的阿叔往往都是身患绝技者,有两把刷子。  鲁迅就是。  现在的上海还有设么能代表这个城市的精髓呢?  海纳百川,那是因为没有了自己的特色,才鼓吹自己的拿来主义。  王安忆的立场,让不少人肃然起敬, 一个有独立人格的文艺家,她得作品起码是不差的。  最起码具备了创作出伟大作品的基础。

“唱红打黑声势隆,举国翘首望重庆。
白蛛吐丝真网虫,黑马窜稀假愤青。
为文蔑视左右党,当官珍惜前后名。
中流砥柱君子格,丹崖如火照嘉陵。”

这首惨不忍睹诗的作者,大赞薄熙来治下的重庆,哪里有一点风骨可言。  文人失其根本,其人就完了,其作品也就污了读者的眼。  这位诗作者最近刚得了诺贝尔奖。  还是莫提他了吧。

此条目发表在随想, 时事分类目录,贴了, 标签。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。

发表评论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徽标

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.com 账号评论。 注销 /  更改 )

Facebook photo

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。 注销 /  更改 )

Connecting to %s